中國臺灣企業斥巨資進攻10納米DRAM
作者: | 閱讀次數: 1663次
臺塑集團旗下DRAM大廠南亞科董事會昨(6)日決議,上調今年資本支出上限金額,由2月通過的92億元,增至157.6億元,增幅達71.3%,更比去年大增1.9倍,將用來沖刺10 納米制程技術自主研發,建置10納米制程試產線。法人指出,新冠肺炎沖擊全球,半導體市況趨于混沌之際,南亞科逆勢調高資本支出,凸顯公司加速10納米制程量產腳步的決心,以因應后續疫情退散后,市場需求龐大商機。南亞科表示,2月董事會原訂今年資本支出上限92億元,年增逾67%,其中包含10納米級制程研發、試產及20納米遞延等資本支出。因應實際需求,昨天董事會決定將今年資本支出再新增65.6億元,比原訂金額增加71.3%,讓今年資本支出推升至不超過157.6億元。南亞科表示,這次增加資本支出金額,主要是建置10納米制程試產線。南亞科早在三年前就決定自主研發10納米,時間點也就是在與美光敲定全數處分華亞科股權給美光之后,雖然當時南亞科拿到價值數百億元的美光股票和現金,也保留可以選擇在1x納米向美光授權的交換條件,但在考量技術自主下,就開始投入10納米研發,經歷三年時間,在成功產出1A制品后,今年元月初正式通知美光,將自主研發。南亞科的10納米分成A、B、C三個世代,這個制程和美光原本的20納米相比,就是南亞科采用的記憶儲存細胞(Cell)可進行微縮, 因此可由1A逐步推進至1B再到1C。其中,1A世代已預定今年下半年試產,1B制程技術也開始研發階段,預計2022年前導入試產,后續會開發第三代1C制程技術,這次建置試產線,也就是為了投入1A世代制程進行試產。南亞科提高今年資本支出上限至157.6億元,遠高于去年的55億元,但仍低于2017年的294億元及2018年的208億元。南亞科昨天股價漲0.3元,收63.3元。法人認為,南亞科決定加速10納米制程試產腳步,應是自主研發的DDR4 DRAM成功重返伺服器市場,而且在PC DRAM領域,也屢獲一線大廠青睞,為南亞科經營團隊,注入強心針。南亞科沖刺10納米制程自主研發,以及DRAM與邏輯元件異質芯片整合能力,今年將擴大征才近200人,增幅逾二成,將整體研發大軍擴編至千人規模,相關征才作業已緊鑼密鼓進行。南亞科是繼美光宣布在臺擴大招募人才之后,又一家看好DRAM在第五代移動通訊(5G)和人工智能(AI)快速發展下,帶動各項邊緣運算應用增加,加入搶人才行列的大廠。南亞科總經理李培瑛表示,今年正式邁入自主研發10納米技術試產,擴編研發陣容是必要之策。他坦承,臺積電大幅提高資本支出、吸納人才,加上對岸重新啟動來臺挖角,南亞科這波征才可能會面臨不小的壓力。不過,李培瑛強調,南亞科近年大幅提升員工福利,也針對菁英人員祭出優渥留才措施,加上這幾年在市場、客戶和產品組合布局,都有良好成效。
半導體“后浪”
?臺積電憑啥讓三星遙不可及?